很多创业者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疑惑:明明觉得自己的项目很好,但为什么就是遇不上欣赏“千里马”的“伯乐”。出现这种情况,大都不是因为创业者没遇到“伯乐”,而是因为创业者及其项目不是“伯乐”要找的那匹“千里马”。
那么,投资人到底更青睐什么样的项目?雄九控股集团董事长暨知名投资人张启明指出,融资成功的关键,就在于要让投资人看到项目的商业价值。在过去几年里,作为国内知名投资人的张启明,投资了很多项目,均大获成功,帮助众多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。依据张董的投资风格和偏好,小九整理出了关于投资的一些小“秘密”,以下八类项目,是投资人绝不会投的。
Spot 1. 无商业计划书不投
“连商业计划书都不愿意写,还谈何商业价值!”一份优质的商业计划书是融资的敲门砖,本质上是和投资人的一种沟通方式。很多投资人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要做,日程表往往以分钟计算。可以想象,如果你连一份最起码的介绍自己项目的书面报告都没有,凭什么让投资人给你投个几百万。另外一点,BP(business plan)一般要CEO自己来写,因为写BP是你重塑商业逻辑的过程,可以不断拓延你的创业想法,能让你想的更缜密。当然,BP的内容可以团队一起来讨论。
Spot 2. 无市场想象空间不投
投资人更青睐于投那种有足够市场想象空间的项目,而对于那些一眼就能看到项目底线、毫无发展前景、短短几年就能到达天花板的项目,纵使达到行业垄断,投资人也不会看好。投资有足够市场空间的项目,就像是同有思想深度的人交朋友,更容易给到你惊喜。当然不是要求投的项目一定能IPO,但至少投资人不会傻傻地去投无IPO可能性的项目。
Spot 3. 无核心竞争力不投
核心竞争力是一家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。比如华为,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科技,并因此成功打入国际市场,越做越强。而靠着打广告和不停签约明星来维持曝光度而赢得市场占有率的VIVO和OPPO,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,将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。对投资人来说,投资一个无核心竞争力的项目,相当危险。
Spot 4. 创始人不和睦不投
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火了之后,有人总结到:千万别和熟人合伙做生意,一旦涉及利益问题最后容易变成仇人。其实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,关键的是要明确清楚各自的位置划分清楚股权。如果核心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不合理,就很容易在后续的企业发展中出现隐患。这时候,就需要用白纸黑字将股份、利益分配写清楚,只有让投资人看到你合理的股份安排,你才有进一步聊天的机会。
Spot 5. 创业者盲目乐观和封闭不投
很多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,如果投资人不采纳,就会觉得投资人“目不识珠”。这种心态其实也算正常,毕竟对于创业者来说,项目就像是自己的孩子,没有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差。但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”,个人的判断可能会因为关联而出现偏差,项目好不好不是创业者自己说了算的。当创业者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,盲目乐观或封闭,听不见别人的想法,那别人怎么能更好的帮到这个项目,帮助对接资源、树立商业模式?
Spot 6. 依赖资源型不投
不少创业者在阐述时,总喜欢说自己有什么关系,有什么资源。这种话一听起来,就会让投资人感觉不是特别靠谱。一方面,你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,为什么还要来融资。另一方面,需要借助关系资源的项目,往往都是发育不良,很难做大。好的项目是不需要借助关系资源的,是能够在市场规律下,成长起来的,依赖资源型的项目很难让投资人产生兴趣。
Spot 7. 为了创业而创业不投
大众创业,万众创业。当前时代,所有的能创业的和不能创业的都去创业。在庞大的创业队伍中,有不少人希望拿一笔钱当CEO,烧掉投资人的钱再回去打工。为了创业而创业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投资人不会投那些为了创业而创业,为了风口而风口的投机性团队,当然如何判断,需要投资人用很专业的眼光去识别。
Spot 8. 不专注不投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一个人样样通,就会样样松。项目也是一样,兼顾各个方面,反而更容易在每个方面都做不好。早期项目,应该找到行业痛点,从痛点深扎,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。只要你能把痛点形成垄断力,自然而然就能覆盖其他方面。有些人上来聊项目的时候,面就比较大,看似极具意义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这种项目,投资人一般都不愿意投资。
“ 投资不是公益,也不是借款和慈善。只有让投资人看到你的项目所蕴含的商业价值,才有可能吸引到投资人的注意,进而融资成功。”
——张启明